戰役 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內進行的一系列大小戰斗的總和。是軍隊為達到戰爭的局部或全局性目的,按一個總的作戰企圖,在統一指揮下實施的。屬于戰爭與戰斗間的作戰行動。
戰爭 為實現一定的政治和經濟目的而進行的武裝斗爭。是人類歷史出現階級以后的社會現象。是階級間、民族間、國家間、政治集團間矛盾斗爭的最高形式,以暴力手段反映政治實質。經濟是戰爭的物質基礎,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決定戰爭的方式,保存自己和消滅敵人是戰爭的基本原則。有正義戰爭、非正義戰爭兩類。
①敵對雙方兵團、部隊、分隊、飛機、艦艇間進行的武裝沖突。是實現戰爭目的的主要手段。是戰役的組成部分。有進攻和防御兩種基本類型。
②泛指斗爭。
(1) [fight; combat]
(2) 敵對雙方進行武裝沖突;作戰
戰斗之事。——宋· 蘇軾《教戰守》
激烈戰斗
(3) 泛指斗爭
戰斗性
(1).敵對雙方所進行的武裝沖突。《國語·晉語四》:“ 偃 也聞之:‘戰鬭,直為壯,曲為老。’未報 楚 惠而抗 宋 ,我曲 楚 直。”《后漢書·楊震傳》:“三邊震擾,戰鬭之役至今未息,兵甲軍糧不能復給。” 唐 杜甫 《晝夢》詩:“安得務農息戰鬭,普天無吏橫索錢。” 清 金農 《聞喜縣中早發因紀長歌》:“當年 韓 趙 空戰鬭,時清安有烽煙驚。” 巴金 《軍長的心》:“可是戰斗前的準備工作,不論大小,他都要過問。”
(2).泛指爭斗,斗爭。《左傳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哀有哭泣,樂有歌舞,喜有施舍,怒有戰鬭。” 唐 韓愈 《貞女峽》詩:“江盤峽束春湍豪,雷風戰鬭魚龍逃。” 清 楊焯 《同石苓登天寧塔》詩:“傾耳奔雷霆,天海相戰鬭。”
(3).喻艱苦的工作。 艾蕪 《兩件往事的啟發》:“他工作完了,喜歡聽聽秦腔傳統戲,消除緊張,解除疲勞,以便投入更緊張的戰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