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水不收 水已潑出去,不能再收回。比喻不可挽回。
潑水難收 相傳漢朱買(mǎi)臣因家貧,其妻離去,后買(mǎi)臣富貴,妻又求合。買(mǎi)臣取水潑灑于地,令妻收回,以示夫妻既已離異就不能再合。后用以比喻不可挽回的局面。
覆:倒。倒在地上的水難以收回。比喻事情已成定局,無(wú)法挽回。
[spilt water can’t be gathered up;what is done cannot be undone;it is hard to get it back again;water poured on the ground cannot be recovered] 倒在地上的水難收回來(lái)。比喻事成定局,無(wú)法挽回(多用于夫妻離異)
成媒不說(shuō),覆水難收。——《敦煌變文集》
《后漢書(shū)·何進(jìn)傳》:“國(guó)家之事,亦何容易!覆水不可收。宜深思之。”后以“覆水難收”喻事成定局,難以挽回。 唐 李白 《妾薄命》詩(shī):“雨落不上天,覆水難再收;君情與妾意,各自東西流。” 宋 張孝祥 《木蘭花慢》詞:“念璧月長(zhǎng)虧,玉簪中折,覆水難收。” 明 劉基 《采桑子》詞:“人間無(wú)限傷心事,覆水難收。風(fēng)葉颼颼,只是商量斷送秋。” 清 秦黌 《<四弦秋>題詞》:“覆水難收感舊游,夢(mèng)醒江上 楚 天秋。”亦作“ 覆水不收 ”。 晉 潘岳 《傷弱子辭》:“葉落永離,覆水不收,赤子何辜,罪我之由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