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輩 ①后代。指子孫。 ②同行中年輕的或資歷淺的人。
①弟與子、侄等。與“父兄”相對:子弟亦何預人事。
②年輕的一代。與“父老”相對:江東子弟|紈fd35子弟|子弟兵。
③弟子;學生:使其子弟為卿。
(1) [son and younger brother;children]∶子與弟;亦泛指子侄輩
職工子弟
閼氏子弟在。——《漢書·李廣蘇建傳》
(2) 又
單于子弟發兵。
有子弟十人。——清· 洪亮吉《治平篇》
(3) ∶泛指年輕的后輩
此必洄曲子弟。——《左傳·僖公三十三年》
子弟素健者。——明· 高啟《書博雞者事》
與子弟角。——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
(4) ∶指嫖客
(1).子與弟。對父兄而言。亦泛指子侄輩。《左傳·襄公八年》:“民死亡者,非其父兄,即其子弟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今 燕 虐其民,王往而征之。民以為將拯己於水火之中也,簞食壺漿以迎王師。若殺其父兄,係累其子弟,毀其宗廟,遷其重器,如之何其可也?”《漢書·中山靖王劉勝傳》:“其后更用 主父偃 謀,令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,而 漢 為定制封號,輒別屬 漢 郡。”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言語》:“ 謝太傅 問諸子姪:‘子弟亦何預人事,而正欲使其佳?’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七三回:“誰知他卻生就一副聰明,人家請了先生教子弟讀書,他在旁邊聽了,便都記得。”
(2).泛指年輕后輩。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:“遇長則修子弟之義。”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:“夫 吳 自 闔廬 、 春申 、 王濞 三人招致天下之喜游子弟,東有海鹽之饒, 章山 之銅, 三江 、 五湖 之利,亦 江 東一都會也。”《漢書·司馬相如傳下》:“今聞其乃發軍興制,驚懼子弟,憂患長老,郡又擅為轉粟運輸,皆非陛下之意也。” 唐 韓愈 《送何堅序》:“ 堅 道州 人, 道 之守 陽公 賢也…… 堅 為民, 堅 又賢也。 湖南 得 道 為屬, 道 得 堅 為民。 堅 歸唱其州之父老子弟服 陽公 之令。” 巴金 《秋》三:“全是這樣的子弟,所謂詩禮人家、書香人家還有什么希望?”
(3).指從軍者,兵丁。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且 三秦 王為 秦 將,將 秦 子弟數歲矣,所殺亡不可勝計,又欺其眾降諸侯。”《漢書·韓安國傳》:“今以陛下之威,海內為一,天下同任,又遣子弟乘邊守塞,轉粟輓輸,以為之備,然 匈奴 侵盜不已者,無它,以不恐之故耳。” 唐 元稹 《授王播中書侍郎平章事兼鹽鐵使制》:“昔 蕭何 用新造之 漢 ,而能調發子弟,完補敗亡,使 關 東糧饋不絶者,以其盡得 秦 之圖籍,而周知其眾寡也。”《三國志平話》卷上:“ 長沙 子弟最為先, 長沙 太守 孫堅 先到關前。”
(4).謂風流子弟,多指嫖客。 元 關漢卿 《金線池》第一折:“我這門戶人家,巴不得接著子弟,就是錢龍入門。” 元 武漢臣 《玉壺春》第二折:“相公,你不思進取功名,只要上花臺做子弟有什么好處?”《醒世恒言·賣油郎獨占花魁》:“常言道:‘妓愛俏,媽愛鈔。’所以子弟行中,有了 潘安 般貌, 鄧通 般錢,自然上和下睦。”
(5).舊指戲曲藝人。 元 白樸 《梧桐雨》楔子:“ 高力士 ,你快傳旨排宴,梨園子弟奏樂,寡人消遣咱。”《金瓶梅詞話》第三六回:“ 安進士 問:‘你們是那里子弟?’ 茍子孝 道:‘小的都是 蘇州 人。’ 安進士 道:‘你等先粧扮了,來唱個我們聽。’四個戲子下邊粧扮去了。” 清 李漁 《比目魚·榮發》:“此番去祭 晏公 ,也該做一本神戲。只怕鄉村地面,叫不出子弟來,卻怎么處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