遺漏 1.謂應該列入或提到的事物因疏忽而沒有列入或提到。 2.指棄置未用的人或物。 3.猶失火。
1.遺漏;漏掉。
[be left out;be missing;be omitted] 漏掉,遺漏
這里脫漏了一行
遺漏;漏掉。 南朝 宋 裴松之 《上<三國志>注表》:“ 壽 書銓敘可觀,事多審正,誠游覽之苑囿,近世之嘉史。然失在於略,時有所脫漏。” 唐 杜甫 《又觀打魚》詩之一:“小魚脫漏不可記,半死半生猶戢戢。” 清 顧炎武 《日知錄·闕文》:“ 桓公 四年七年,闕秋冬二時, 定公 十四年,闕冬一時……皆《春秋》之闕文,后人之脫漏也。” 魯迅 《朝花夕拾·藤野先生》:“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,都用紅筆添改過了,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,連文法的錯誤,也都一一訂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