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常 ①平時;日常:飲食言笑如平常|他平常很少看電影。 ②普通;尋常:他的相貌,實屬平常|世人厭平常而喜新奇,不知言天下之至新奇,莫過于平常也。
平時 1.平日,平常時候。 2.太平時日。
平庸 尋常而不突出,沒有作為;尋常而不高明:平庸之輩|平庸之作。
平凡 平常;普普通通:平凡的工作|偉大寓于平凡之中|沒有平凡,顯不出超絕。
普通 平常;一般:街上跑的桑塔納轎車已是很普通的小車了|她的大衣式樣雖普通,料子可挺好。
通常 1.平常,普通。
尋常 ①古代長度單位。八尺為尋,十六尺為常:布帛尋常,庸人不釋。 ②平常:不同尋常|斜陽草樹,尋常巷陌|舊時王謝堂前燕,飛入尋常百姓家。
泛泛 ①不深入:~之交ㄧ~而談 ㄧ~地一說。 ②普通;平平常常。
平平 1.普通;平常。 2.均平;公允。
中等 1.介于上等與下等或高等與初等之間的等級。 2.形容(身材)不高不矮。
清淡 ①清明恬淡;不熱烈不濃郁:性清淡平遠|所作詩文皆清淡簡樸|清淡的香味。 ②冷清淡薄;不興旺:生意清淡。 ③不油膩:飲食清淡。
①平平常常;沒有曲折:平淡無奇|平淡而寂寞的日子。
②特指詩文、書畫作品風格自然,無雕琢痕跡:用意太過,無平淡天成之趣。
(1) [flat;prosaic]∶人的品性渾厚淡泊
性貴平淡
(2) [ordinary;insipid]∶平常;沒有曲折
平淡無奇
(3) ∶特指詩文、書畫風格自然而不加雕琢
主題愈是富于詩意,表現得愈平淡或者至少是愈簡略
亦作“ 平澹 ”。
1.謂人的品性渾厚淡泊。 三國 魏 劉劭 《人物志·九徵》:“是故觀人察質,必先察其平淡,而后求其聰明。”《晉書·郗鑒傳》:“ 彥輔 道韻平淡,體識沖粹,處傾危之朝,不可得而親疏。” 宋 王鞏 《王氏談錄·性貴平淡》:“公言人性貴平淡,若加以識器,即所謂宰輔器也。” 明 張居正 《雜著》:“故人之才性,以平淡為上。” 明 李東陽 《書米南宮真跡后》:“ 米 稱 顏柳 挑踢,用意太過,無平淡天成之趣。” 清 劉熙載 《藝概·詩概》:“平澹天真,於五言為宜。” 秦牧 《藝海拾貝·<茅臺、花雕瓶子>》:“大抵本領高強,作品寓意深厚,耐人尋味的畫家,才敢于在畫幅上蕭疏平淡地僅僅畫上一點東西,而留下很多的空白。”
(2).平常;沒有曲折。 唐 韓愈 《送無本師歸范陽》詩:“姦窮怪變得,往往造平澹。” 宋 文天祥 《跋胡琴牕詩卷》:“或謂游 吾山 如讀 少陵 詩,平淡奇崛,無所不有。” 清 龔自珍 《己亥雜詩》之二:“百年心事歸平淡,刪盡蛾眉《惜誓》文。” 陸蠡 《私塾師》:“目前簡直是歸隱了,沒有訪問,沒有通訊,我過著平淡而寂寞的日子。”
(3).特指詩文、書畫風格自然而不事雕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