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意洋洋 洋洋:得意的樣子。形容稱心如意、沾沾自喜的樣子。
歡欣鼓舞 歡欣:欣喜;鼓舞:振奮。形容高興而振奮。
樂不可支 支:撐住。快樂到不能撐持的地步。形容欣喜到極點。
興高采烈 興:原指志趣,后指興致;采:原指神采,后指精神;烈:旺盛。原指文章志趣高尚,言詞犀利。后多形容興致高,精神飽滿。
洋洋得意 形容得意時神氣十足的姿態。
載歌載舞 載:動詞詞頭,無實義。邊唱歌,邊跳舞。形容盡情歡樂。
喜上眉梢 喜悅的心情從眉眼上表現出來。
蹈:頓足踏地。兩手舞動,兩只腳也跳了起來。形容高興到了極點。也指手亂舞、腳亂跳的狂態。
當下劉姥姥聽見這般音樂,且又有了酒,越發喜得手舞足蹈起來。——《紅樓夢》
(1).舞蹈時配合樂曲,兩手舞動雙足跳動。后多用以形容心情高度興奮、用動作來表達的狀態。語本《詩大序》:“情動於中而形於言。言之不足,故嗟嘆之。嗟嘆之不足,故永歌之。永歌之不足,不知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也。” 南朝 宋 劉彧 《白紵篇·大雅》:“在心曰志發言詩,聲成于文被管絃。手舞足蹈欣泰時,移風易俗王化基。”《醒世恒言·小水灣天狐貽書》:“那此奴僕,因家主得了官,一個個手舞足蹈,好不興頭!” 楊沫 《青春之歌》第二部第五章:“‘勝利啦!同學們,咱們勝利啦!’同學們手舞足蹈地幾乎要互相擁抱了。”
(2).指朝儀中臣下的拜舞。《舊唐書·王方慶傳》:“比來朝官不遵禮法,身有哀容,陪預朝會,手舞足蹈,公違憲章,名教既虧,實玷皇化。” 唐 李迥秀 《奉和幸安樂公主山莊應制》:“手舞足蹈方無已,萬年千歲奉薰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