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無長物 一無:全無;長物:多余的東西。除一身之外再沒有多余的東西。原指生活儉樸。現形容貧窮。
長物:多余的東西。除一身之外再沒有多余的東西。原指生活儉樸。現形容貧窮。
沒有多出來的東西(長物:多余的東西)
沒有多余的東西。后多形容空無所有。語出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德行》:“ 王恭 從 會稽 還, 王大 看之。見其坐六尺簟,因語 恭 :‘卿東來,故應有此物,可以一領及我。’ 恭 無言, 大 去后,即舉所坐者送之。既無餘席,便坐薦上。后 大 聞之,甚驚,曰:‘吾本謂卿多,故求耳。’對曰:‘丈人不悉 恭 , 恭 作人無長物。’”《老殘游記續集遺稿》第五回:“ 德夫人 走到他屋里看看,原來不過一張炕,一個書桌,一架書而已,別無長物。” 毛澤東 《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》:“他們除雙手外,別無長物,其經濟地位和產業工人相似。”